ebet真人

新闻摄影“大小”论
点击量: 发布时间:2022-05-13 20:37:02

  练就捕捉新闻亮点的能力和表达新闻亮点一瞬间的功力,实践证明□□□□,事件大不等于新闻价值大,用平凡的小事去表现重大的主题思想。事件小不等于新闻价值小□□□。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,敏感地捕捉事件背后的意义,从平淡的新闻中抓拍出最闪亮的一点□□□□□,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都不是孤立的,

  综上所述,“大”与“小”□□□□,相辅相成,相互促进。“小”是“大”的基础,不以“小”为“小”□□□□,自觉贴近生活、贴近实际、贴近群众□□□□□□,到新闻现场去□□□□□□,到火热的一线去,“大”才有根基 ;小处着眼,是做好新闻工作的重要前提□□□□□□;小处着眼,需要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、敏捷的思维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作保证□□□□□。

  获奖新闻必定是独家新闻,要么在时间上抢先□□□□□□,要么在表现形式上独特。有关胡连会的报道,广播、报纸、电视、网络等传媒去了那么多媒体,而且无不在最突出位置刊发,而《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》能够捧得大奖,靠的是独特观察、独到视角□□□□□□。而《警民接力大营救》先后有60多家报纸电视在重要位置突出刊播了这张照片,最终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,靠的就是“第一时间”□□□□□□。

  现在的社会,什么都讲创新□□□□□□。新闻最显著的特征是“新”,更需要我们时时创新,多尝试新的角度□□□,多运用新闻思维。好的新闻照片大都是从一个小角度为切入点□□□□□,以小见大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。两次担任“华赛”评委的荷兰商报摄影师文森特·门泽尔说,“拍摄角度是创造一幅优秀照片的关键,如果拍摄角度不对□□,再好的新闻画面也会被破坏,而角度把握得当,一幅再普通沉闷的画面也能鲜活起来□□□□。”

  “小处落墨”,还要“大处着眼”,有了“大”的视野、大的眼光,进而登高望远□□□□,才能“小”中见“大”,吹沙见金,于细微处见精神;才能不为纷乱的表象所迷惑□□,能够迅速抓住要害,能够在同题竞争中高人一筹,不落俗套。“大”是一个人能力、水平的表现□□,“大”依赖于思想水平和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□□□□□,依赖于人的阅历和积累,持之以恒,积少成多,我们才能最终“大”起来。

  重大主题是支撑新闻精品的灵魂□□,有了重大的主题□□□□,新闻才有分量,才可能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。主题重大是几乎所有精品稿件都应具备的条件之一。大事件反映大主题□□□□□,小事件照样能反映大主题。譬如,救人事件每天都在发生,一年下来,怎么也得成千上万□□□□□。而2005年8月8日青岛市崂山沙子口派出所干警钱程拍摄的《警民接力大营救》获奖,靠的就是对主题的深挖和提炼,靠的是照片对新闻主题的准确表达。

  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一等奖的两张新闻照片□□□□:一是《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》,主角是大人物——党和国家的最高和中国主席连战,反映的是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;二是《警民接力大营救》,主角则是小人物——在青岛打工的河南籍农民工魏青刚□□□□,地地道道的弱势群体,平平常常的救人瞬间。如果说,国、共两党在中断交往60年之后,为了民族大业,ebet真人两党的手重新握在一起,从而形成一个重大历史事件,这个新闻题材之重大无与伦比,其能获奖在意料之中的话,那么,《警民接力大营救》这幅反映小人物、小事件的新闻能够获奖,真正印证了布列松先生那句话:“再小的事件也可能成为伟大的题材。”

  在海峡两岸迟迟不能统一的大背景下□□□,2005年国共两党最高北京握手不仅国人瞩目,而且全球关注!从深层意义上讲,这已经不再是两党之间的问题,而是事关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复兴的大问题。在这种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□□,贺延光的《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》一经推出,便赢得了满堂喝彩。

  (钱捍□□□□□□,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、山东省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、大众日报摄影部主任、高级记者□□□□□;李忠运,大众日报总编室编辑、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摄影作品《警民接力大营救》责任编辑)

  民族一大步》□□□□,而从场景选择上也大胆选择其他记者不敢选用的场景□□□。当照片按自己的设想拍出来后,办公室的记者和编辑都称好,但值班总编辑却不敢用,因为从来没有哪家媒体刊登过这样的照片□□。

  实践再次证明,众所周知、赫赫有名的公众人物能够出好新闻,默默无闻、不为人知的芸芸众生同样也能出好新闻□□□□□。 这就要求我们的摄影记者必须树立平等意识,因为在新闻奖评比中,大人物与小人物是平等的,是没有贵贱、高下之分的□□□□。表现在摄影记者的意识中□□,体现在记者的镜头中,党和国家与普通百姓也应该是平等的,因为,领袖、平民都是人民群众之一员,都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。

  只有独到的思维、独特的角度,拍出来的照片才可能有别于他人,有别于自己以前的作品,才会有新意,才会生动感人。

  完整的新闻照片是由“画面+标题+文字说明”组成的。照片拍好了只是成功了一半,必须有好的文字说明和独到的标题相辅助□□□□。新闻照片是对整个新闻事件中的一个瞬间的定格,是具体化、形象化的新闻事实。但要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□□□,必须通过文字说明向读者交待清楚新闻的来龙去脉,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。这就要求摄影记者首先把自己当成记者看,不应自贬身价,自戴枷锁□□□□□□,把自己当成只会拍照的匠人□□□□□,更不应成为文字记者的附庸。“读图时代”的到来使得媒体对照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单一的具有新闻性、形象性或时效性的照片远远无法满足受众的要求,读者希望获取更多的新闻信息。实践证明,摄影记者只有从只管拍照片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□□□□□,努力地提高综合能力,向“能文能武”的全能记者转变□□□,才能符合“读图时代”的要求,否则将被时代淘汰。

  《中国青年报》著名摄影记者贺延光的《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》拍摄的就是总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前主席连战先生时的场面,取景为两人还未走在一起,远远地伸手,即将握在一起的瞬间。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样□□□,党和国家会见贵宾的新闻照片□□,多为两人面带微笑向前看,双手紧握的半身场景。这次新华社的通稿照片仍是这样。而贺延光却跳出了这种惯常的思维定势,在拍摄这张照片的前3天,就开始构思,从主题上确定了《两党一小步

  “2005年4月29日15时,与连战在北京伸手相握,这是中国党和中国最高相隔60年的首次会见□□□□。”廖廖50余字的照片说明□□,既有对事件的现场描绘——伸手相握□□□,又有事件的重大背景——相隔60年的首次会见□□□□□。“两党一小步 民族一大步”这个标题□□□,妙语双关“标”出了图片的重大主题——两党60年之后再次握手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,画面中胡连两人前迈的步子正好对标题作出了呼应。现场那么多记者,为什么贺延光找到了独特的表现形式,拍出了与众不同的照片?退一步讲,即使能够拍出和贺延光一模一样的照片□□□□,却未必能提练出“两党一小步 民族一大步”这样深刻的主题□□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要想拍出好照片必须练就独具的慧眼、高人一筹的思想。

  社会转型时期□□□□□□,经济飞速发展□□□□,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变得冷漠了,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□□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开始变得有点敌视了□□□,互帮互助、舍己救人的心态似乎正被事不关己、高高挂起的利己心态所取代。于是以为总的党中央提出了“”的社会主义荣誉观,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,刚刚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还专门就构建和谐社会问题进行了研讨。而《警民接力大营救》这幅新闻照片将“边防干警、民工从滔天巨浪中拉出落水女”这一千钧一发之际恰到好处地定格□□,拍出了最生动、最本质、最吸引人的精彩瞬间□□,表现了危难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真情,也为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树立了一个标杆□□。

  几经周折,第二天,照片得以在《中国青年报》、《北京青年报》见报。上午9点多,《北京青年报》就接到党中央办公厅打来的电话,要照片去存档□□□□□。而在后来去访问俄罗斯的飞机上,还亲口向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等随行记者说□□□□□,ebet真人自己最满意的照片就是《两党一小步 民族一大步》。

  优秀的新闻照片应是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的统一。好新闻必定具有广泛的传播效应□□□□,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□□□□,经得起群众的评判。

  2006年2月9日,中央电视台举办的“感动中国”2005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揭晓,魏青刚以绝对优势当选为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一名。一幅新闻照片,推出一个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获得者、“感动中国”的第一名魏青刚,这□□□,就是新闻摄影的巨大力量。

  一幅好的新闻照片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是最基本要素之一,《警民接力大营救》这幅作品可谓是典型环境里典型人物的典型瞬间的最佳体现□□□□□□。画面拍得自然□□□,动感极强□□□□□□,无论边防干警还是旁观者,大家都在奔着一个目的:救人!这幅作品不仅传递了该事件的全部信息,而且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□□□□□□,其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含量,也是文字所难以尽述的。